导读:9月25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武术女子长拳决赛,中国澳门选手李祎获得冠军,为中国澳门代表团夺得本届亚运会首金。 作为90年代回归祖国大陆的另一个特别行政区,澳门在体育圈的存……
9月25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武术女子长拳决赛,中国澳门选手李祎获得冠军,为中国澳门代表团夺得本届亚运会首金。
作为90年代回归祖国大陆的另一个特别行政区,澳门在体育圈的存在感比隔壁的香港要弱的多,而过去几十年,稳定从亚运会带走若干武术空手道奖牌(澳门在亚运会上超过60%的奖牌都是武术),基本就是澳门体育留给大家最大的印象了。
事实上,亚运会是中国澳门代表团能够参加的最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那,为什么澳门不去参加奥运会呢?
这就要怪葡萄牙人不讲武德了,1950年的时候,国际奥委会放开限制,允许殖民地加入国际奥委会,香港正是在那一时期成为国际奥委会会员的,而当时还是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门也曾申请加入,但没有获得葡萄牙萨拉查政府的重视。
康乃馨革命之后,葡萄牙政府主动放弃了包括澳门在内的所有殖民地,甚至还出现过葡萄牙外交官员在联合国总部追着我国外交官主动归还澳门的名场面。
20世纪80年代,澳门再次尝试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于1989年进入亚奥理事会。1991年,澳门又申请加入国际奥委会——但这需要经过葡萄牙的同意,而此时的葡萄牙又对澳门大撒把,完全不过问。
1996年,国际奥委会修改了章程,规定只接纳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国家成为会员。于是等到1999年正式回归的时候,澳门已经错过了成为国际奥委会成员的最后时机。
那么,中国澳门还有参加奥运会的希望吗?
有的。
在澳门回归之后,中国外交部就多次致函国际奥委会,阐述了澳门问题上复杂的历史原因,表达了对中国澳门加入国际奥委会的支持。
同时,我国在澳门体育文化建设和竞技水平提升这方面也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2001年11月25日,澳门在回归后首次组建代表团,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9届全国运动会。
自此开始,澳门体育界便不断寻求机会,与全国顶尖运动员的交流切磋。澳门代表团也参加了自“九运会”以来的每一届全运会,这也让澳门的体育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中国澳门加入国际奥委会这一问题上,我们的底层逻辑是,如果澳门的体育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能证明自己对于推广奥林匹克运动有着显著的作用,便有可能促使国际奥委会接纳中国澳门。在2008年的时候,还曾传出“国际奥委会正在认真审议澳门奥委会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加入国际奥委会”的消息。
那么,中国澳门还有其他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可以参加吗?
有的。
除了亚运会外,澳门在还未回归的时候就开始参加东亚运动会。首届东亚运动会于1993年在上海举行,除澳门外,参赛的队伍还有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中国台北、香港和蒙古。
澳门在前两届东亚运动会上都只取得了1枚铜牌(1993年女子太极拳)。直到2001年,中国澳门代表团才在大阪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拿到了首枚金牌(女子长拳)。等到2005年,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东道主举办东亚运动会的时候,中国澳门代表团已经有11枚金牌入账了(这次除了武术,澳门还在龙舟、举重等项目上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取得的奖牌数,也直接体现了澳门体育在澳门回归后的进步。
此外,中国澳门还是葡语系奥林匹克委员会总会的成员,并在2006年以东道主的身份举办了第一届葡语系运动会。值得一提的是,葡语系运动会在最初命名的时候,原本计划叫“葡语国家运动会”,为了照顾中国的情绪,才决定以现在的名字命名。
不过,对葡语系运动会真正上心的,除了中国澳门外可能只有葡萄牙和巴西。2009年,第二届葡语系运动会在里斯本胜利举行。此后,由于巴西在2014年要举办世界杯,印度的果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成为了第三届的东道主。但印度不仅没能按时完成场馆建设,组织工作也做得一塌糊涂,巴西为了表示抗议,只派出了7名选手参加该届赛事。
身为东方大国的印度都能把活干成这样,还不如印度的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心里更没底了,于是自此之后,葡语系运动会就再也没有举办过。
有的。
在亚奥理事会的赛事体系中,还包括西亚运动会、中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和东亚青年运动会(前身是东亚运动会)。中亚运动会和东南亚运动会每2年举办一次,东亚青年运动会、南亚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
南亚运动会特色项目Kho kho(一种流行于南亚的抓鬼游戏)
而哈萨克斯坦则参加了1997和2001两届东亚运动会,此后便只参加中亚运动会。
中亚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地区,中亚五国的体育水平在独立之后就一直不怎么样,所以这五个国家再怎么玩也很难有大的提升,多出去交流比赛也是中亚五国提升自己实力的必然举措之一。
不过也有另辟蹊径的,比如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考量(也考虑到在常规项目上不占优势),吉尔吉斯斯坦从2014年开始举行全球游牧民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摔跤、猎鹰、射箭、赛马、叼羊等游牧民族传统运动。有意思的是比赛项目里还有嘎拉哈,想不到东北小孩以前玩的东西,还能成为比赛项目。
那么,其他大洲也有和亚运会类似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吗?
有的。
比如在大洋洲,有大洋洲运动会;在非洲,有全非运动会。在美洲,最受关注的当属泛美运动会。泛美运动会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这也使泛美运动会成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泛美运动会也被誉为是短跑巨星的摇篮,麦克·坎贝尔、弗雷泽-普莱斯、辛普森、福斯特-希尔顿等田径名将都是从泛美运动会上走出的。由于未来之星的不断涌现,他们背后的商业价值也引起了许多国际体育品牌的关注,这也让泛美运动会的商业开发达到了较为发达的水平。
相比其他大洲,欧洲的情况较为复杂。以前欧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可以让所有欧洲国家参加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英国虽然创办了英联邦运动会,英联邦运动会也一度有“小奥运会”的称呼,但是英联邦运动会的参赛成员来自全球各地;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举办了泛地中海运动会,参赛的国家也有26个之多,但参赛的代表团不全是欧洲国家,还有北非各国和地中海东岸的亚洲国家。
直到2015年欧洲运动会的举办,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那么,各大洲的运动会会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项目吗?
肯定是有的。当然我们说的不是世界游牧民运动会这种全是特色的运动会。
亚运会上的卡巴迪和藤球,许多观众都已经不陌生了。比如在泛美运动会中,南美各国最喜欢看的搏击项目,竟然是俄罗斯的武术国技桑博(意为不带武器的防身术);而在牧民运动会和西亚上,竟然有猎鹰这一项目,你都想不通玩鹰是怎么被当成运动项目的。
所以,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就有了另一个意义。一方面,如果没有它,你甚至不知道那些超冷门项目的运动员如何靠取得成绩来证明自己。另一方面,它们也是全球主流文化圈之外,各个地方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支持。
(所以吧,咱也别对澳门只在武术龙舟这些项目上拿金牌感到怪异,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宣传发扬保护,最后又要依靠谁呢?)
人生有梦,各自精彩。还是祝愿参赛选手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