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地帮助别人?“学医,治病救人”是她给出的答案。从海外留学归来到如今的主刀医生,从冠心病、瓣膜病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她一步一个脚印,一直……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地帮助别人?“学医,治病救人”是她给出的答案。从海外留学归来到如今的主刀医生,从冠心病、瓣膜病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她一步一个脚印,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作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医疗组组长,张晓雅主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疗领域,尽自己最大能力挽救了无数孩子,托起无数家庭的希望。
“一定要成为这样的医生”
“一辈子作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知人,医乃仁术。”这是《感动中国》栏目对获得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华益慰的颁奖词,华益慰的行医事迹也对还在读中学的张晓雅产生了极大影响。
“这样的人生太酷了,我一定要当一个这样的医生。”这份纯真的初心,引领张晓雅踏上了医学之路,选择了医学中极为复杂的心脏外科领域。
在哈佛大学留学时,张晓雅勤奋好学,取得美国医师职业资格,毕业后不少知名医院抛出橄榄枝,但她还是坚定地回到了祖国。“华益慰医生是我的榜样,回到祖国就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先心病患者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治愈更多孩子。”
正在为患者做手术的张晓雅
实习轮转期间,张晓雅原本是跟着导师研究成人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可喜欢挑战的性格,让她最终选择了手术技术难度最高、社会关系考验更大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她知道,未来将要面对的不仅是孩子,还有背后的一个个家庭,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有重量。
张晓雅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心脏外科领域权威专家吴清玉教授。对她来说,吴清玉同样对她影响深远。“吴老师的手术记录,是我见过最详尽、最认真的笔记。从医50年,每一位患者的信息、每一次的手术图谱和操作记录,吴老师都一一记录在册。他对待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循着吴清玉教授的足迹,张晓雅抱着同样的精神投入到临床工作中。至今,她仍清楚记得第一次触摸到跳动的心脏的感觉:“我摸到了心脏,它在我的指尖下跳动,原来这就是生命,是我这辈子要去奋斗的东西!”与此同时,她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手术次数多了就习以为常,要一直保持严谨的态度,保有对医学、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为治疗孩子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
在张晓雅的心中,医者的职责不仅是在医院之内,更在于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从2013年第一次参加义诊活动,她就将此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足迹遍布甘肃、西藏、云南等地的偏远山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贫困地区的家庭和孩子送去健康与希望。
在云南文山州,张晓雅曾筛查出一个已经出现心衰症状的孩子。如果早早发现,原本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但因为当地这方面专家较少,未能及时发现,导致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张晓雅都会感到惋惜。“我告诉自己,今后一定要做些什么,为治疗这些孩子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于是,她积极联系基金会,为家庭困难的孩子争取手术和住院费用,帮助他们治愈疾病。
云南文山州义诊
下一篇:这是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