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正文

丰收来之不易 丰收成色十足(经济新方位·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

导读:从事猕猴桃贮藏、管理和销售多年,宝鸡眉县兄弟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军斌一边忙着组织采收果子,一边忙着与各地客商洽谈。老黎,黎可学,四川眉山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种粮大……

丰收来之不易 丰收成色十足(经济新方位·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稻田金黄,玉米丰硕,瓜果飘香……处处是喜悦的丰收图景。

  丰收来之不易。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黄河冲积平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从秦岭山地到四川盆地,广袤的土地孕育多样的农作物,各地因地制宜,农民辛勤劳动,努力克服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用汗水浇灌希望。今年,夏粮实现增产,早稻保持稳定,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丰收成色十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截至2023年,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达到7.5万个。蔬菜水果品种琳琅满目,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更加丰富。

  欢庆丰收,感受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气象。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广大农村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向前,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欢庆丰收,激扬奋进的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新时代新征程,亿万农民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常 钦)

青冈县的鲜食玉米田。段洪伟摄(人民视觉)

  青冈县的鲜食玉米田。段洪伟摄(人民视觉)

  海拔216米

  东北平原,黑龙江青冈县

  玉米科技锁鲜,只用3小时

  本报记者 方 圆

  一穗玉米从田间到生产线,完成“锁鲜”要多久?在黑龙江绥化青冈县万德福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答案是3小时内。

  眼下,东北平原的玉米正是采收时节,合作社负责人阮万超忙得团团转。“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区紧挨着,合作社8000亩地,5台采收一体机械在田间运转,每天最多能收90万穗鲜食玉米。采摘完成后,即刻送到厂区,加工锁鲜。”阮万超紧盯玉米加工流水线作业情况。

  阮万超和玉米“打交道”已有十余年。这两年,他越发体会到科技的重要性。鲜食玉米,“鲜”味来自不断迭代的优良品种,也来自越来越先进的加工方式:从田间到工厂,开车最快5分钟,最远的距离也不过半个小时车程,最大程度减少水分流失;玉米经过灭菌和包装加工,香、甜、糯被迅速“锁”住。

  口感好,市场自然更认可。“以前,品种一般,更没有加工包装,直接在大田里就卖了,一穗玉米有时只卖8角钱。现在,我们的鲜食玉米在超市卖到5元一穗。”阮万超说。

  技术从哪儿来?青冈县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建鲜食玉米品质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种植、速冻、真空加工等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不少企业受益。青冈县农业农村局还参与起草栽培技术规程、速冻加工技术规程、真空包装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规范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县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鲜食玉米4亿穗,加工企业达27家,年产值超6.5亿元。

种业公司工作人员查看大豆生长情况。赵 威摄(人民视觉)

  种业公司工作人员查看大豆生长情况。赵 威摄(人民视觉)

  海拔45米

  黄河冲积平原,山东嘉祥县

  育出好种子,长出“金豆子”

  本报记者 王 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