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 >   正文

泡沫时代下的中产阶级

导读: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马向阳/文 1989年,日本三菱集团旗下的“三菱地所”,斥资2200亿日元(约合当时的14亿美元)天价,买下了纽约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这座坐落于纽……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马向阳/文 

  1989年,日本三菱集团旗下的“三菱地所”,斥资2200亿日元(约合当时的14亿美元)天价,买下了纽约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这座坐落于纽约市中心曼哈顿的巨型建筑一度被许多美国人视为“美国精神象征”的符号。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一事件甚至被看作是日本兴起、美国衰落的象征。

  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界活跃数十年的王牌记者永野健二看来,这一事件更像是上世纪80年代癫狂时刻中,日本经济出现巨大泡沫的象征符号。在拿下洛克菲勒中心大厦之前,“三菱地所”一直是日本三菱集团的“房东”——因为其长期持有大量土地,“三菱地所”进而成为日本地产的“带头大哥”。

  极富讽刺意味的一幕是,“三菱地所”在当年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里属于后知后觉者,这家三菱旗下经营地产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末是日本房地产的龙头老大哥,彼时偶然因为永野健二所在的日本著名财经媒体《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本来以为自己账面上所持有的土地与房产的评估值几乎是零,然而在疯狂的1986年以后(日本经济泡沫最疯狂的时刻),其地产的时价估值就达到了惊人的7.75兆亿日元(约合当时的5300亿美元)。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当年一位投资者以当时三菱地所股价的双倍对其进行公开收购,那么,除了获得这家王牌房地产公司的所有资产外,这位有洞察力的投资者还能为新东家留下3.5兆日元(约合2200亿美元)的超额利润。

  作为一名日本证券界的明星记者,永野健二在他的回忆录《泡沫时代——日本迷失的原点》中见证并记录这百世难见、百思难解的奇特一幕——当时日本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忙着联合各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土地融资服务,在银行这一资本媒介的催化下,日本东京的“地价与股价相互影响、交错攀升”这真是人人为之癫狂的财富天降时刻,也是永野健二称之为所有日本人都迷信“土地神话”和“银行不倒神话”的全民暴富之狂欢时刻。

  等到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就跌入了上世纪90年代的“失去的二十年”,人们才发现,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泡沫的推手和炮制者:从政府决策者、大企业高管、银行白领到每一位中产阶级。可是当泡沫散尽,输得最惨烈的,依旧还是无法中途离场的中产阶级。

  社会大变革:中产阶级的“时”与“机”

  见证日本财富神话和泡沫奇迹的,远远不止忧国者永野健二,还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异国情调”生活研究者——傅高义。当然更包括每一位日本中产阶级。

  1957年,傅高义从哈佛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准备开展博士后研究,他的老师、美国杰出社会学家佛洛伦斯·克拉克洪谆谆告诫他:别看你拿到了哈佛的博士学位,其实本质上你“完全是个乡下人”——“你从来没有在另外一种文化中生活过。未在另外一种文化生活中的你,如何理解美国社会?”

  异质文化中的他者效应,要求研究者必须找到一种历史或者现实中的截然不同的参照物,才能反观诸己。1958年,“乡下人”傅高义牢记导师嘱托,带着妻子和一岁多的幼儿来到日本东京涩谷,第二年又搬到东京的乡下千叶县,两年后,傅高义的成名作《日本新中产阶级》完成初稿,并于1963年正式出版。

  这一次,傅高义踏准了节奏,赌对了自己的学术命运。按照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观点,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日本、美国连同欧洲大陆都迎来了战后经济快速增长的“辉煌30年”,这段自工业革命以来呈现加速度最快的经济高增长阶段,在人类社会还是第一次,在“辉煌30年”中,美日欧等若干发达工业国家人均产值增长率每年都超过了4%,从而带来了重大而惊人的社会变革,而中产阶级的浮现,就是这重大变革中的一个显要结果。

  经济高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大范围内的扩散,促进了社会平等,还带来了人口激增、传统方式继承财富的人社会地位和权力下降,当然还有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当小业主和依靠遗产讨生活的没落贵族渐渐黯然褪去,在大公司和政府机构谋得一份稳定而光鲜工作的白领们被称为“时代之选”,中产阶级也就从这里出发,闪亮登场。

  从1960年-1975年的15年期间,傅高义几乎每年至少会去一次日本,一般都会待上一两个月。他不仅第一次以民族志的方式“深描”了当年日本社会正在浮现的新中产阶级这一崭新群体,日本社会的急剧变化,更成为他第一手的研究案例和灵感来源,1979年他发表《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2000年出版《日本还是第一吗》,其后又将就研究视野扩展延伸到中国,分别于2002、2011和2019年出版了《中日美关系的黄金时代》、《邓小平时代》和《中国与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

内容